上古圣人创造文字,其初衷是伟大的。从宏观上看,文字用于阐明天地万物的精妙变化,传播圣贤的大道,启发人心,教化世人。从细微处讲,文字用来颁布法令、记录历史、表达思想,使社会得以秩序井然。然而,令人痛心的是,不知从何时起,竟有人亵渎文字的本义,将其用来编撰淫秽书籍,描绘荒淫之事,败坏人伦,污染世人视听。
这些淫书的流传,如同有害之物渗透人心,使社会风气每况愈下。人之欲望,本是天性,若能常怀圣贤格言,以正统伦理为戒,便不会逾越规矩,保持应有的节制。然而,如今的淫书却刻意用浮靡的辞藻激发人的邪念,使本性纯良的年轻人沉迷其中,心智迷乱,逐渐生出不轨之想。
这些淫书不仅对年轻人影响深远,甚至连闺阁中的女子也无法幸免。她们因阅读淫词小说,内心变得浮躁,心神摇曳,原本端庄持重的女子竟开始憧憬与才子私会的情节,甚至不惜践踏自己的名节。此外,未婚男女因阅读淫书,心生欲念,暗自祈求艳遇;尼僧寡妇本已孤守清净,却因淫书而心生悔意,最终难以守住清规戒律。这些人一旦沉溺其中,轻则损害自身名节,重则折损福禄寿命,甚至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。
淫书不仅影响个人,还会动摇社会的道德根基。淫欲是万恶之首,如今却有人不顾廉耻,花费心思编写、印刷、贩卖淫书,以此牟利,毒害世人。这些行为,不仅自己堕落至首恶之列,还使他人受到诱惑,沦为恶行的共犯。这种罪孽之重,远超十恶不赦之罪,令人发指。此类恶人死后必然不得人身,永堕地狱,遭受无尽的惩罚。然而,即便他们遭到报应,那些淫书仍在人间流传,使人心逐渐堕落,社会风气日渐败坏,其危害仍在持续扩散。
面对淫书的泛滥,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彻底焚毁它们。
凡是品行端正之人,凡是有责任感的父母师长,都应当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立即焚烧这些败坏风俗的书籍。更应当将此理念推广开来,劝诫身边的亲朋好友,共同抵制淫书,互相勉励,坚决杜绝其传播。每让一个人少看一部淫书,每让一天少有人受其毒害,便是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,是端正人心、匡扶风俗的重大善行。
古人颜光衷曾说:“刻印淫书,引诱他人沉溺淫欲,是一种‘杀人不见血’的行为。”这句话揭示了淫书的真正危害,它不仅使人丧失道德,更毁灭了人的精神世界。因此,国家应当有圣贤之士挺身而出,将所有淫书一并焚毁,并立法严惩那些继续编写、印刷、贩卖淫书的人,将其视为五逆之罪,给予最严厉的惩罚。唯有如此,社会风气才能回归淳朴,世人才能专注于正道,读书人才能潜心学问,而不受淫邪书籍的影响。
明代学者袁了凡曾言:“凡是收集淫秽书籍、污秽言辞,并主动焚毁之人,必定能获得子孙忠孝节义的福报。而那些喜好阅读、传阅淫词小说,并将其与圣贤书籍一同收藏者,则必定会遭受子孙淫乱不堪的恶报。至于那些刻印、贩卖淫书以谋取私利者,更会导致后代沦为娼妓、戏子,终身低贱,难以翻身。”
这番话深刻揭示了因果报应的道理。一个人所行之善恶,虽在当下未必立刻显现,但终究会影响自身和子孙后代。若能尽力焚毁淫书,不仅是在为自己积德,也是在为子孙积累福报,使家族兴旺,风气清正。而若沉迷淫书、助长其传播,必将殃及后代,使家族日渐衰败,甚至沦落至社会底层,悔之晚矣。
淫书的危害,绝不仅仅是对个别人的影响,而是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破坏。它让人沉溺于欲望,迷失本心,最终导致家庭不睦、社会风气败坏。因此,抵制淫书,杜绝其传播,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的义务。唯有焚毁淫书,杜绝其流通,才能真正端正世风,让人心回归纯正,让社会恢复清明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善恶到头终有报”,唯有选择正道,方能福泽绵长。